2023我的藝術行腳 2023.07.04~07.15
「我的藝術行腳」以「接軌國際,鏈結全球」為願景,由內而外增進學生對自我文化的認同,藉由國際交流,讓學生體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,透過實務經驗與反思,強化學生跨文化理解及文化永續概念。實施方式有三個層面,包含行前培訓課程、國外實地見學、返國後成果分享會。
1.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大師課。
07/06(四)、07/07(五)兩日於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(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)進行攝影課程,由 Professor Matthias Buenzli 擔任授課,教授先介紹攝影種類與經典作品,例如:人像攝影(Portrait Photography)、時尚攝影(Fashion Photography)、紀實攝影 (Documentary Photography)、街拍(Street Photography)、觀念攝影(Conceptual Fine Art Photography)、靜物攝影(Still Life Photography)等,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攝影集與互相討論,講解相機基本功能,例如:光圈(Aperture)、快門(Time)、感光度(ISO)等,於攝影棚內為學生們示範如何打光與影像後製。接下來的時間由學生兩人一組完成「我認識的他/她」的拍攝任務,作品完成後,教授與各組學生進行一對一作品討論,並讓學生逐一上台進行作品分享,教授也仔細地聆聽並給予回饋,讓學生有積極運用英語溝通的機會及展現藝術技能。
2.參訪2023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(Arles 2023 Les Rencontres de la Photographie)。
亞爾國際攝影節於1970年創立,展覽在亞爾各個歷史遺址場域舉行。以梵谷的療養院 (L'espace Van Gogh)為起點,沿著小巷經過共和廣場(Place de la République)、聖安妮教堂(ÉGLISE SAINTE-ANNE)、溪流教堂(Église des Trinitaires),途中還經過亞爾知名景點梵谷的星光咖啡廳,傍晚步行至隆河邊,一覽梵谷畫作星月夜的場景。
SØSTERSKAP
展覽匯集了來自丹麥、芬蘭、冰島、挪威和瑞典的攝影師。利用攝影來調查福利國家內主觀、集體和政治之間的摩擦。家庭生活、性別角色、勞工、種族和殖民主義是《Søsterskap》討論的一些話題,
本次攝影節的主視覺從本主題作品選出。
ZOFIA KULIK
佐菲亞·庫莉克(Zofia Kulik,1947-)是一位波蘭藝術家,她的作品講述了極權主義政權、死亡、統治、教會權力遊戲或更廣泛的父權文化的故事,也講述了男人與女人、個人與大眾之間的關係。作品中數以千計的圖案元素,象徵性姿勢的模特兒、花朵、蔬菜、樹葉、頭骨、骨頭、死去的動物、男性裸體、撿拾物、裝飾物、旗幟或窗簾。以類似於地毯、彩色玻璃或其他形式的《貧民聖經》的視覺形式組合呈現,顏色全部是黑白的,藝術家巧手切割的模板底片,在她的暗房中進行多次曝光成像,每件攝影作品的產出彷彿製作工藝品的過程。
CASA SUSANNA
策展人:Isabelle Bonnet and Sophie Hackett
2004年,兩名古董商在紐約的跳蚤市場發現了340張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照片。照片中都是男扮女裝的男性,他們裝扮成受人尊敬的家庭主婦、鄰家女孩或善良的主婦。這些照片的背後暗示出一個龐大變裝者組織,他們是美國白人中產階級的男性們,有工程師、飛行員和公務員。蘇珊娜和她妻子瑪麗的家是他們的避風港,地點就在距離紐約市只有幾個小時路程的卡茨基爾山脈(Catskill Mountains)。變裝者打破了當時的性別界線,公然拒絕屈服於刻板的男性形象,「蘇珊娜之家」可說是美國第一個已知的跨性別社群。
3.展演空間見學_瑞士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(Foudation Beyeler)、
瑞士蘇黎世美術館(Kunsthaus Zürich)。
德國埃森福克旺美術館(Museum Folkwang)、
德國埃森紅點設計博物館(Red Dot Design Museum)
法國「光之採石場」藝術光影展(Carrières de Lumières)、
法國巴黎羅浮宮(Musée du Louvre)、
法國奧賽美術館(Musée d'Orsay)。
4.現場速寫_德國科隆大教堂、法國亞爾梵谷療養院、法國巴黎羅浮宮